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當公共藝術進入校園,讓我們的孩子有機會走出教室,

和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或藝術體驗課程,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台北縣三芝鄉的橫山國小,為一所偏遠山區的學校,整各學校班級只有6班,但是校園綠意盎然的環境氛圍,塑造出充滿人文藝術氣息的學習空間。教務組長蕭文輝老師表示由於學校環境優美,起初以自然保育為學校特色的重點,後來因陶藝駐長的教學歷史,以及近年手工紙方面資源的加入的因緣際會下,逐漸轉變以陶藝及手工紙為學校重要發展的藝術特色。因此,民國92年學校屋頂改善工程的百分之一經費,於近年規劃一系列以陶藝及手工紙為主的藝術課程,校方將公共藝術經費約9千元,並後續整合申請台北縣政府「藝術深耕計劃」補助15萬元作為課程各項需求的經費來源,將老師指導學生的創作作品以成果展示或長期設置的方式,活化橫山國小校園各空間角落,也深耕學校藝術教育的特色。
圖片46.jpg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南下營是臺灣馬賽克大師顏水龍的故鄉,因而讓下營鄉多了些不同於其他縣市的人文藝術特色,因此背景東興國小特別以臺灣國寶顏水龍為師,發展校園公共藝術的特色環境。公共藝術設置理念以該校的校樹「阿勃勒」為主題,校長莊文慶表示「此乃意喻教育乃百年樹人大業的精神」。在設置過程中,創作團隊與教師共同合作規劃藝術教育課程,結合馬賽克拼貼、鄉土教學、編織教學等教育活動,讓學童們在邊做邊學的學習過程中,認識藝術創作的各種可能性,例如材料、做法、色彩運用等,也為東興國小打造成唯一處很不「藝」樣的校園環境。

圖片40.jpg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與現代的校園環境
歡雅國小是位於臺南縣鹽水鎮的一所鄉下小學,初次見宅,你也許會認為它是所傳統老舊的學校。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從校門走到圖書館之後的校區,卻呈現相當具有現代簡約風格的校園建築,與充滿歷史痕跡的前門校園相比,像是穿梭在傳統與現代的時空中,恰巧與歡雅國小公共藝術的主題-光影舞台《潘朵拉的盒子》,似乎不謀而合。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市麗山國小以「美感教育」的課程主軸,在教育部於2001年實施九年一貫教育後,其規劃《藝術與人文》課程強調「透過廣泛而全面的藝術教育」,2005年該校興建活動中心,為落實「參與」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特結合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駐校藝術家計畫》,該計畫以臺北地區中小學為對象,由藝術家實際駐校,參與為期二年的《藝術與人文》課程教學內容。

2006年與2007年涂維政的《仿古石板.記憶在麗山》、葉怡利的《彩虹仙子.把愛傳出去》,在在引發校內藝術與人文教學團隊的討論與省思,期能將公共藝術的「民眾參與」和「在地精神」兩大主軸放進課程計畫中,藝術家安排每月教學課程,由藝文老師、導師協助指導完成,經過藝術家的規劃設計後,轉換成公共藝術作品,沈老師表示「好的公共藝術是具有親民的特質,透過參與方式產生在地情感」。所以參與過程中藉由藝術課程達到教育目的,校方為能充分掌握成果的展現,期間也不斷與藝術家、其他老師溝通共識確定課程方向,最後公共藝術的呈現也是學校在地形象的創造力表徵。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市長安國小的新建活動中心為一設計新穎的公共藝術建築,內含游泳池、圖書館、籃球場、多功能展演特殊教室等空間。本設置案經費約四百七十五萬,分別邀請姚瑞中、陶亞倫、侯淑姿、徐洵蔚與黃中宇五位藝術家共同規劃設計,五件作品的設置針對不同設置主題及地點,校方規劃以融入藝術教育課程為主的互動參與創作為方向,由藝術家提出課程設計並安排至少四堂藝術課程,在作品設置期間透過師生參與過程以及藝術家的創意發揮,成為長安國小的公共藝術的成功關鍵。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縣丹鳳國中的作品創作主軸以「生命樹」為概念,圓圈內的圖形係由藝術家與學校美術老師合作,結合八年級「人文與藝術課程」,以校園的植物、昆蟲、生物…等主題作為創作題材,共同設計製作。藝術家藉由藝術課程的引導,讓師生在參與創作過程中,培養對校園空間環境的關注以及美感經驗的學習。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山好水的校園環境
侯硐國小位於臺北縣瑞芳鎮的偏遠山區,四周環境包圍著滿滿的綠樹,從學校往校外一望,這裡的高度恰巧可以俯瞰到火車鐵道,好山好水的學校環境與城市學校相比,校園環境似乎多了些寧靜與純樸的感覺,造訪以公共藝術聞名的侯硐國小,是因為校園裡有隻鎮校之寶,每位大人與孩子都非常喜歡牠!「牠」就位於一入校門的廣場,每天用著不同的表情,迎接你來到侯硐國小,若是你來到這裡,肯定也會被這隻龐大又可愛的物體所吸引住,「牠」是什麼?「牠」就是侯硐國小的校園公共藝術-《hohosan》。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近蓬萊國小,第一眼即被古色古香的復刻校門吸引,這所建於1910年(民國前一年)的古老學校,陪伴無數莘莘學子走過近百年歲月。校園南側保有三級古蹟陳德星堂,改建後的新校舍即以此為設計主軸,刻意以紅磚重現早期校園日式建築的典雅美麗,喚起校友們的過往求學記憶,並與古蹟相互呼應、共生共榮。

因地制宜  使用不同徵選方式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趾陶這項傳統民間藝術,經常出現於台灣早期廟宇建築,後來轉而發展成可收藏的藝品,近期因創作題材受限於傳統,少有新意,加上中國大陸低價傾銷影響,遂逐漸沒落。由於附近大里的林大有故居與潭子的摘星山莊等歷史建築,皆都擁有典雅精緻的交趾燒裝飾,因此,民國八十七年創校時,就將交趾陶學習活動列入大元國小本位課程之一,繼續傳承這項鄉土技藝。這些年經過曾仰賢主任帶領的藝術教學團隊多次教學更正,目前各年級的交趾陶課程,按照技法難易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設計,已經能讓每位學生紮實學習到這門傳統藝術,同時陸續補足窯爐相關設備,現在已不必對外尋求燒製資源。

永續傳藝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案同樣係由國藝會與雄獅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所補助「山水之間的藝術遊廊」計畫之一,非依法令規定辦理的公共藝術案,其計畫內容可提供設置經費三十萬以下的學校,未來作藝術推廣時的課程規劃。該計畫核心特色為,每間學校皆有一位專職的藝術家與學校老師配合,在既定的總體主題與課程架構下,共同規劃一學年的課程內容。該藝術家為完整掌握所有課堂資源,除了自己所教學的課堂以外,亦必須列席其他藝文工作者負責之課程,協助學童的成果展製作。課程規劃依上、下學期,大致分為「概念與啟發」以及「藝術體驗與實務演練」二大部分,由於鄧公國小曾是臺北縣藝文輔導團的召集學校,多年來研議出「鄧公國小藝文領域課程舉要」作為教學軸心,因此在藝文領域的教學面向上,已具相當活潑而多元,四年級就有以行動探索周遭環境為核心的課程規劃,於是計畫即以此延伸實施,以「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四大方向作為課程主軸。

生活 生態 生生不息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縣沙崙國小因增建無障礙電梯而擁有了第一筆公共藝術預算,惟設置經費僅有三萬一千元,連材料費都有困難的情形下,校方仍然決定妥善運用這筆微薄的費用,藉由公共藝術美化校園空間。考量若直接購買一件藝術品,這麼低的經費可能尋求不到品質好的佳作,倒不如由學校美術老師指導,讓師生共同參與設計製作,作品本身反而更具紀念意義。

質樸陶藝  溫暖校園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經民雄國小,校舍外牆上那一扇扇敞開的窗戶,特別引人注目,不是它的造型特別或使用特殊稀有材質,而是「窗內」景致,原本應該是教室裡莘莘學子聽課讀書的情形,但卻瞧見長頸鹿好奇往外探頭、魚兒自在水中游、摩天輪旁煙火燦爛綻放……等許多意想不到的畫面,不要懷疑,這些都是公共藝術傑作,色彩繽紛的圖案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

相互協助 成就環境美學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大湖鄉山中的大南國民小學,每個年級僅有一班,因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大地震,校舍不幸斷裂四十八根立柱,致使建築結構全損,全校不得不拆除重建。重建的兩年期間,師生借讀同縣大湖國中,校方特別遠赴宜蘭、臺北取經實勘,並邀得建築師劉志鵬、設計師吳志賢,精心打造成目前的新校園空間。總務主任楊申弘那年剛從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畢業,進入大南國小實習,他希望未來的新校舍能充滿更多藝文氣息,也為使小朋友擁有更多視覺感受,建議將公共藝術融入校園環境,當時的校長黃俊雄相當贊同支持他的理念,全權委由其負責規劃設計。雖然已無多餘的工程經費可另外提撥出來製作公共藝術,校方仍不斷想辦法自籌募款相關經費,加上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補助,共獲得約20萬元,以支付材料費用,同時在國立聯合技術學院(現為國立聯合大學)陶工科師生們的協助下,才能成就今日的藝術化校園景觀。

楊主任表示「好的校園公共藝術須要能讓師生共同參與」,如此才能凝聚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與向心力,因此在籌劃之初,便設定這是一件社會參與式的公共藝術,除了全校師生,更歡迎社區民眾與家長能夠共襄盛舉,一起完成心目中的校園,希冀讓公共藝術成為當地一個共同的社區記憶,一件能夠展現場所精神的美麗作品。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義國中小學民國九十二年核定成立,九十六年校舍落成啟用,依法令規定提撥百分之一的工程預算設置公共藝術,設置金額約一百九十六萬元,以邀請比件方式辦理。一開始學校老師希望能在學生經常使用的廣場上設置結合公共藝術的遮陽棚,或做個藝術走廊,但執行小組認為要給予藝術家充分自由,因此不限定地點與主題,交由二位參與比件的藝術家自行發揮創意。然因其中一位藝術家因故退出,最後由藝術家楊尊智與建築師共同討論決定出設置地點,並獲得優先設置權。

藝術發芽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源國小,一個擁有文房四寶地理環境的學校,以大屯山為筆架,虎頭山為筆,學校操場似硯台座落在校園中央,教室如墨條,以及附近潺潺的水源溪,孩童就像白紙在校園盡情汲取知識,書寫出歡樂的青春童年。二○○七年夏天,在當地藝術團隊竹圍工作室的熱情邀約,水源國小師生與藝術家發展出一段美妙的奇遇記。

山水間的藝術遊廊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件成功的公共藝術須兼具「公共性」與「藝術性」,而非僅於公共空間植入藝術品,因此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明定在執行公共藝術計畫過程中需辦理民眾參與計畫,文建會更於民國97年修訂公共藝術設置辦法,公共藝術設置計畫預算在新臺幣30萬元以下者,興辦機關得逕行辦理公共藝術教育推廣事宜。如何讓民眾在執行設置過程中產生參與感,對藝術品產生認同感,進而主動親近藝術,成為日常生活態度,則為公共藝術計畫之首要課題。

尤以校園公共藝術,在教育部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要求下,相當重視師生參與,常見學校結合美術老師設計教案或學習單,或由藝術家到校進行藝術教育推廣、邀請藝術家讓師生共同參與作品創作,互動程度較為深入,內容亦越見多元活潑,辦理次數及時間可較為長久持續。參與形式由單純的勞動性質作業升級成圖像創作,參與者亦是身在其中的藝術家。將公共藝術計畫結合了文化、環境、空間、藝術以及社區議題,其豐富內涵可做為相關課程內容與規劃參考,成為學校教育一環,發揮藝術教育之功能。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