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下營是臺灣馬賽克大師顏水龍的故鄉,因而讓下營鄉多了些不同於其他縣市的人文藝術特色,因此背景東興國小特別以臺灣國寶顏水龍為師,發展校園公共藝術的特色環境。公共藝術設置理念以該校的校樹「阿勃勒」為主題,校長莊文慶表示「此乃意喻教育乃百年樹人大業的精神」。在設置過程中,創作團隊與教師共同合作規劃藝術教育課程,結合馬賽克拼貼、鄉土教學、編織教學等教育活動,讓學童們在邊做邊學的學習過程中,認識藝術創作的各種可能性,例如材料、做法、色彩運用等,也為東興國小打造成唯一處很不「藝」樣的校園環境。

圖片40.jpg  
由藝術家、學校師生共同編織阿勃勒的校園記憶 

以社區營造經驗,落實校園藝術教育
東興國小以三十五萬元的公共藝術經費,經歡雅國小的推薦,委託臺南藝術大學研究生張晉嘉、徐佳玲為該校規劃公共藝術,運用他們在社區營造的經驗,為學校帶來多樣的藝術體驗。創作團隊將過去遍滿阿勃勒的校園記憶,花開片片落下如黃金雨般的回憶,以《天空落下的黃金雨》作為新大樓玄關的主視覺連結意象,除了消防栓美化的《彩色的世界》、教室的《三門門牌》、玄關空間挑空處彩色玻璃《灑落的太陽光》及部份具技術層面的施作,皆由創作團隊親自設計,其餘皆針對該校進行藝術教育課程,讓師生親自參與發想創作,包括《故事小椅》平面徵圖比賽、小椅模型製作課程、鵝蛋拼貼、拼貼夏令營、鐵罐編織教學、親子拼貼工作營與陶版工作隊等,由教師領導的進行分組,創作主題分別以校園點滴、學童心情日記、關懷自然生態,多元的教學創新課程目的是希望學童關心生活裡的人、事、物,提昇學生的觀察力及實際操作技巧。
圖片39.jpg  
《故事小椅》藉由校內競賽,由藝術家協助完成的作品成為學生下課時休憩的好地方

結合鄉土資源的藝術教育課程
東興國小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中,最值得一提的課程特色,就是結合鄉土教材的藝術教育課程。結合鄉土教學與公共藝術課程,幫助兒童思考學校與社區的特色,例如以下營鄉聞名三寶蠶、鵝蛋、黑豆作為馬賽克創作主題;鵝蛋拼貼由教師以迷你馬賽克的方式,選用當地教材作為實作主題,從填塗顏色、壓碎蛋殼到拼貼作品的過程,引導學童親自設計製作完成;此外,藝術家與學校師生共同協力完成《天空落下的黃金雨》的樹藤編織,透過肢體感受空間感,並在真實情境學習;陶板創作則與當地藝術家合作,從觀察校園自然生態,愛惜環境為出發點,從陶板作品看到學童對校園的關懷與自然觀察,透過參與、學習,發現課本之外的世界,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系列課程。
 
圖片38.jpg 結合鄉土材料的迷你馬賽克鵝蛋拼貼,變成創意十足的作品

社區民眾的藝術大禮堂
公共藝術從開始到完成,期間為期大約一年的融入教學,吸引不少即將策辦公共藝術的學校單位前來觀摩、學習,東興國小公共藝術也成為該社區的校園特色,讓學校入口玄關的空間,瞬間變成當地社區民眾喜愛聚集的地點,姜主任表示幾乎每天晚上都有社區民眾、或學童來學校聚會談天、練習街舞等,如逢周末假日更是如此,強烈地感受到社區民眾、學生對於東興國小公共藝術的熱愛與肯定。東興國小的阿勃勒,不只是未來國家棟樑的孕育之地,也是社區民眾情感交流的秘密基地!
    
圖片37.jpg馬賽克拼貼主題將校園點滴生活轉換成作品,充滿童趣  

圖片35.jpg學生小心翼翼將不同顏色的馬賽克拼貼至圖面。
 
圖片36.jpg藝術家創作設計後,將原本平淡無奇的消防口,換上美麗且具現代感的外衣,活化了這塊小小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